在現實生活當中,再強悍的主人也有可能會遇到有行為問題的狗狗,夸也夸不靈,打也打不通的時候,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?有些狗狗甚至頑劣到主人想鉆到它腦子里會看著到底發生了什么……不要輕視這些問題,因為行為問題而引發的各種生活質量下降、鄰里糾紛屢見不鮮,而且,那些束手無策的主人當中,有不少人最終都選擇了遺棄寵物。其實所有的行為問題都是可以預防并調整的,唯一的問題娥們要弄明白,狗狗到底是怎么思考問題的?當我們對著它大呼小叫的時候,它的腦袋里在想什么?
狗狗的基礎要求―影響行為
很多主人都在問,我家狗狗每天都在想些什么?狗狗的一生為了人類而來,它最重要的關注點是做為主人的你。除此以外,狗狗的腦袋里還裝三樣東西:一是食物,二是配偶,三是領地。所以它們最基本的要求不高,只要有足夠的食物就可以了。就算你窮困潦倒,它都不會舍棄你。處干發情期的狗狗會過度興奮,尋找異性狗甚至會食欲下降。如何利用狗狗的心理,也就是“動物行為”來訓練它們?小時候,爸爸媽媽會要求作為小孩子的我們幫忙做家務。大多數孩子聽不進去,不去做。可媽媽卻常常在鄰居和長輩面前夸獎我們,會幫忙做家務等諸如此類的稱贊的話。而長輩們當然也會搭腔,還會搬出自家的小孩對比,并說還是媽媽教育得好,孩子聽話。不像他們家的孩子,什么忙都不會幫。而這種正面的教育,就讓我們的潛意識中形成并存在著要幫助爸爸媽媽忙的印象,因為幫了忙,就會在人前得到夸獎這就是一種“正面”的學習,在狗狗的訓練上,狗狗做對了進行獎勵,狗狗做錯了取消獎勵,這就是正向訓練。
狗狗情緒處理類似于人
美國艾默理大學科學家發現,人類大腦中負責處理情緒的部分,和狗狗大腦的結構非常相似。在研究中,研究人員先將狗狗進行訓練,然后進行核磁掃描,發現狗狗的大腦中處理情緒部分的構造和人類很相似,它們可以感受到很多種情緒,研究人員希望證明狗狗和人類一樣,能夠以一種類似情感的方式感受友情,不是我們想象中那樣,“狗狗只認吃的,不認人”的說法,狗狗是會感知主人以以及主人情緒的,同時它們也會進行模仿。人類學習的主要方式是模仿、練習、實踐,通過自己得到的反饋,特別是做錯事之后的反饋來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,直到得到最終想要的結果,這種行為模式建立的過程就是學習。狗狗也是如此,它們進入家庭之后也需要清晰地了解自己應該做什么事情,通過事后得到的反饋及一致性來確定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。實際上,無論你是想成為一名專業的訓犬師或者只是想了解一些基本常識,這些都是基礎。